【人民网】合工大智能院:让实验室里的“青果子”落地成金-pg电子下载

当前位置: pg电子下载首页  媒体聚焦

【人民网】合工大智能院:让实验室里的“青果子”落地成金

时间:2021-04-26来源:智能制造

走进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滨湖卓越城核心板块的合工大智能院研发中心,宽敞明亮的科创大楼里,科技企业工作者们有的在头脑风暴碰撞思维,有的在测试器件研发“黑科技”产品,还有的正参加培训学习前沿科技成果……

作为合肥市与合肥工业大学市校共建的智能制造成果培育与转化高地,合工大智能院始终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唤醒高校“沉睡”的技术成果,为智能制造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搭建平台 无缝对接“实验室”与“应用场”

如何让高校科技创新的“青果子”走出“象牙塔”,落地成为市场上的“甜果子”,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2014年4月25日成立的合工大智能院,无缝对接了“实验室”与“应用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范本。

“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高校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智能院的设立与发展,就是为了发挥合肥工业大学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高水平、高效率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合工大智能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安表示。

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合工大智能院整合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研发团队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开展跨学科、跨方向的协同攻关,解决了孵化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需求难题,实现了“学校-企业-市场”的无缝对接。目前,合工大智能院搭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验检验检测中心”就集聚了60多名科研人员,其中不乏行业高端人才。

“我们还推行‘双导师制’,学校每年拿出数百名工程硕士名额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既解决了就业,又保障了企业人才需求。”张晓安说。近5年来,合工大智能院围绕安徽省、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投入近1.5亿元启动了26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组织103个专家团队,为合肥市212家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今年1月,合工大智能院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开启了该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栋占地127.8亩,总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的单体科创楼,具有研发单元、大型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完备的科创功能布局,将助力智能院打造成集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业孵化于一体的高水平、特色化、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

校企共生 规模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我们通过探索校企共生、离岸孵化式、基地共建等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合作模式,发挥高校和校友优质资源效应,规模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张晓安介绍。

过去的产学研合作多是以科研人员自发、零散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载体,与企业之间以技术开发咨询为纽带,合同结束,合作也就告一段落,导致科研和产业之间衔接不紧密,科技成果很难真正转化落地。

“在顶层设计上,我们探索建立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从过去一纸合同的契约式合作,转变为利益捆绑的共生式合作。”张晓安告诉笔者,合工大智能院拥有合肥工业大学丰富的科创资源、核心技术成果、稳定的研发队伍,可以与有接纳新技术能力的企业有效结合,共同创办高科技企业。围绕公司发展需求,在智能制造、驱动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协同攻关,使产品能够及时迭代更新。

安徽合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合工大智能院“校企共生”模式孵化的成功案例。该公司立足于智能制造、驱动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合工大智能院为其提供了科研团队、技术、人才、服务等综合支持。如今公司在机器人伺服电机驱动和控制领域独立设计开发了多款产品,获得知识产权十余项,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这款四驱四转向移动机器人底盘上的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都是我们团队自主开发的,和国外产品相比,性能更优、价格更低。我们的核心技术产品还有cspace 平台、轻型协作机器人、acs206双交流伺服驱动器、多型号轮毂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公司负责人介绍,合动智能入驻智能院第二年,不仅获得1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还依托智能院引进了两名博士,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公司核心全职研发人员超过60人,产品已走向国内10余个省市,预计到2023年销售额将突破一个亿。

在张晓安看来,这种创新合作模式,能够让产学研用各方相互支撑、目标一致、利益共享。通过校企“共生”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合工大智能院培育孵化了96家科技型企业,其中11家企业获得国家高企认定。该院还构建了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云物流服务平台等20个高能级产业应用创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团队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引导高校科研团队为企业组建“定制版”研发中心,提供研发支撑。

改革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

“从实验室里的设计图纸转化到市场上的应用产品,产学研的一体化、科技企业的成长都存在着很多难点和堵点,合工大智能院将惟实惟新,破解科技创新成果落地难关。”张晓安说。

改革创新,是合工大智能院“十四五”发展的关键词。“十四五”时期,合工大智能院将按照“一学院一中心、一系所一平台、一团队一企业”的整体思路,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就在近日,该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动作频频。

4月12日,合工大智能院印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若干措施(试行)》,围绕实施重大专项协同攻关、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科研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8项举措,助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及产业化。

4月13日,该院启动2021年“科技成果培育专项”申报工作,聚焦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与储能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遴选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组织能力的科研团队,支持他们依托研究院开展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及产业化工作。

“我们位于巢湖之滨的研发中心有着一流的科研环境,理应高水平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张晓安透露,合工大智能院将立足合肥这个科研生态高地,下大气力组建高能级科技研发平台、集聚一流科研人才和团队、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实施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研究院与地方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刘环环 龚瑞)

原文链接:

网站地图